中药方复方石榴皮煎剂的组成功用加减化裁及腹泻腹痛、结肠炎的临床医案

  中药方复方石榴皮煎剂的组成功用加减化裁及腹泻腹痛、结肠炎的临床医案。

  【方名】复方石榴皮煎剂  

  【来源】老中医自拟方

  【名老中医】周学文  

  【科别】脾胃疾病

  【组成】 石榴皮10g , 茯苓10g , 白术10g , 木香10g , 防风10g , 陈皮10g , 白芍10g , 甘草10g 。

  【功用】益气健脾,渗湿止泻。

  【方解】本方以石榴皮涩肠止泻为君药。茯苓、防风、陈皮、白术共奏理气健脾渗湿作用,加强君药健脾功效,为臣药。白芍缓急止痛,柔肝理脾,黄连厚肠止利,木香行气散滞以使补中有行,为佐药。甘草为使,调和诸药,全方共奏益气健脾、渗湿止泻的作用。

  【主治】脾虚湿胜之泄泻不利。症见腹泻腹胀,排便不爽,便前腹痛,便后痛减,晨起或餐后即泻,舌淡苔白或白腻,脉濡。

  疾病分期

  【临床应用】本方主要用于脾虚湿胜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、结肠炎。或肝失条达,克伐脾土,而致脾失健运,湿邪内蕴,肠间燥化不足,而出现腹泻腹胀,排便不爽,便前腹痛,便后痛减,晨起或餐后即泻等一系列病症。临床上常用于泄泻,下利等病证。

  【中医病名】泄泻不利

  【中医证候】脾虚湿胜

  【西医病名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,结肠炎

  【加减化裁】纳呆明显者,加砂仁、白蔻、鸡内金、三仙;腹胀明显,加苍术、厚朴;脾胃偏寒者,加干姜、肉桂;噫气频作或矢气不畅者,加佛手、香橼;短气乏力者,加太子参、黄芪;脾虚不运,水湿停留,大便溏薄者,加莲子肉;湿热明显,加马齿苋、黄连。

  临床验案

  【医案名称】案一:肠易激综合症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腹痛腹泻案

  【医案内容】患者男,58岁。腹泻腹痛反复发作11年,加重1天于2008年11月24日就诊。该患11年前饮酒后出现腹泻腹痛症状,未治疗而好转,但此后每次饮酒或食辛辣就腹部疼痛不适严重时可出现腹泻,期间服用过补脾益肠丸症状有好转,身体日渐消瘦。一天前因饮酒出现腹泻加重,自觉手足及小腹发凉,胃脘部不适,为求治疗慕名来诊。腹痛腹泻,泻后痛减,略觉腹胀不适,自觉手足及小腹发凉,胃脘部不适,得温痛减,神疲乏力,食纳少,眠欠佳,小便可,无便血等,形体消瘦,面色无华,舌尖红,苔白腻,脉细。查全程胃肠透视:小肠易激综合症,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。

  四诊合参诊为泄泻,属脾虚湿盛证,治以健脾渗湿止泻。以复方石榴皮煎剂加减:太子参6g,茯苓10g,白术10g,胡黄连10g,肉桂5g,陈皮10g,防风10g,白芍10g,木香6g,砂仁10g,白豆蔻10g,黄芪10g。3剂,水煎服,2日1剂。

  二诊(2008年12月3日):大便不成形,脐周隐痛,大便日1次,无腹胀,神疲乏力不明显,小腹仍凉,食纳可,眠佳。舌淡红苔白腻,脉细,病情好转,气滞不明显,阳虚缓解,但脾虚未复,可加健脾收涩之品,又无恋邪之弊。上方去胡黄连、砂仁、白豆蔻,加甘草6g,石榴皮10g,莲子肉10g,白芍改酒芍10g。6剂,2日1剂。后又服6剂诸症消失。

  【医案名称】案二:结肠炎脾虚湿胜泄泻案

  【医案内容】患者男,56岁,腹泻十余年,于2008年11月7日就诊。症见腹泻每日4-5次,腹痛,排便后缓解,喜温喜按,腹泻晨起加重,有粘液,无脓血,手足欠温,食纳尚可,小便正常,舌淡,苔白滑,脉濡。肠镜示:乙状结肠炎。

  四诊合参,诊为泄泻之脾虚湿胜证。治以健脾渗湿止泻。以复方石榴皮煎剂加减。处方:石榴皮10g,陈皮10g,防风10g,白芍10g,木香10g,黄连6g,浙贝10g,乌贼骨10g,泽泻10g,白术10g,猪苓10g,苍术10g,甘草6g,莲子肉10g,黄芪10g。3剂,水煎服,2日1剂。

  二诊(2008年11月19日):仍有腹泻,大便日2次,时有腹痛,泄后痛减,舌淡,苔白,脉濡。气虚阳亦不足,加用温阳之品。上方加干姜5g,肉桂5g以温运脾阳。6剂,水煎服,2日1剂。

  三诊(2008年12月1日:服药证减,仍有腹痛,大便稀,日1次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弱。二诊方加扁豆10g,怀山药10g。6剂,水煎服,2日1剂。

  四诊(2008年12月12日):晨起便溏,便后腹痛缓解,舌红苔薄白,脉弱。处方:太子参6g,陈皮10g,防风10g,白芍10g,浙贝10g,乌贼骨10g,石榴皮10g,茯苓10g,猪苓10g,黄连6g,肉桂5g,黄芪10g,甘草6g。9剂,水煎服,2日1剂。

  【注意事项】临床应用本方时,患者应注意饮食宜清淡,忌酒生冷辛辣油腻,畅情志,勿过劳。

作者 杏林学徒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